肠瘘(fistula of intestine)是指肠管之间、肠管与其他脏器或者体外出现病理性通道,造成肠内容物流出肠腔,引起感染、体液丢失、营养不良和器官功能障碍等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。肠瘘可分为内瘘 (internal fistula)和外瘘(external fistula)两类。
双腔负压引流管(简称黎氏引流管)我科应用简介
合理有效的引流是控制感染的主要方法,还是为管状瘘创造自行愈合的措施。“双腔负压引流管(简称黎氏引流管)”主要作用是及时吸除从肠瘘口流出的肠液,减少腹腔污染,保证形成完整、良好的瘘管,继而有瘘管愈合的机会。
我科双腔负压引流管(简称黎氏引流管)图片:
双腔负压引流管的优点
1.减少了腹腔感染的发生
2.防止了瘘口局部组织的腐蚀溃破
3.避免了瘘口周围皮肤的糜烂、腐蚀
4.促进管状瘘的愈合
5.减轻了病人的痛苦
6.避免了单腔负压可能出现的瘘管周围组织出血、肠管及其他脏器损伤
南阳胸科医院外一科典型病例
病例一:史某某,男,38岁,河南省泌阳人。4个月前,从6米高空坠下致腹部及右大腿外伤:泌阳县中医院手术:十二指肠小肠横断修补术,术后10天腹痛,呕血,便血;平顶山152医院以“消化道穿孔”再手术,5天后感染,肠外露,肠瘘;3个月前,南京军区总医院行“远端小肠营养管置入,双腔负压管持续冲洗负压吸引引流”并行右侧股骨骨折及骨盆骨折内固定术,45天后,无力承担高昂的费用转入南阳卫校附院,后又转入南阳胸科医院。后在南阳胸科医院行创新术式:多个肠瘘切除,间置空肠吻合小肠浆肌层代腹壁修补缺损,自体皮片移植术,配合肠内肠外营养治愈。出院诊断:1.肠瘘,肠外露;2.腹壁缺损;3.低蛋白血症;4.肠间脓肿;5.重度营养不良;6.右股骨骨折固定术后。
病例二:
患者:钟某某
性别:男
年龄 :66岁。
以“外伤后腹痛10天,肠切除术后肠瘘4天”入院。10天前,于外伤后出现有腹部持续性剧烈疼痛(具体部位不详)就诊于南阳某大医院,以“肠破裂”行急诊手术“肠切除吻合术”切除小肠约有1米;术后予以“输血、抗感染”等(具体用药用量不详)。4天前(术后第6天),自腹部切口溢出黄色液体含有肠道内容物,伴有腹痛、发热,无意识障碍;随后转到市医院,以“肠瘘”行对症引流、营养支持、抗感染(具体用药用量不详)症状不缓解;
1天前,在原症状基础上,渐出现有气促、呼吸费力、紫绀等症状,并伴有尿量减少。为作进一步,前来我院,门诊以“肠瘘、呼吸衰竭、弥漫性腹膜炎、肾功能衰竭?”收入我科。自发病来,未进食,大便未排。查体:精神差,担架抬入病房,查体尚合作。腹部膨隆,呈高张力状,右侧腹部有一纵行手术切口,长约有20cm,自切口有淡黄的含肠内容物液体溢出,全腹腹肌紧张,压痛及反跳痛明显,双侧下肢背侧见有广泛的皮下瘀斑,左小腿有畸形,于胫骨中段可触及有骨折断端,有骨擦感,左足足背肿胀,在胫骨前内侧有一减张切口,皮肤温暖,足背动脉搏动可触,各趾末梢循环良好;
初步诊断:1.肠瘘,2.呼吸衰竭,3.休克代偿期,4.ARDS,5.弥漫性腹膜炎, 6.SIRS, 7.右侧胫腓骨骨折, 8.双侧胸腔积液,9.腹腔间室综合症,10.双下肢皮肤软组织挫伤, 11.肾功能衰竭。诊疗经过:1.完善血液生化及影像学检查,2.急诊手术探查肠瘘部位,通畅引流,3.对症器官功能扶持,营养支持等痊愈出院。
病例三:姚某某 性别:男 年龄 :48岁 卧龙区人,以“肠梗阻术后肠瘘2月余”入院。2月前,因患肠梗阻就诊于市医院,行“胃肠道减压”等对症,症状无缓解,随后转至郑州大学附属医院,行手术(小肠侧侧吻合术+肠粘连松解术),被诊断为“肠梗阻,肠结核”。术后17天,出现有肠瘘,伴有发热(具体体温状况不详),无气促,呼吸困难等症状;予以引流,抗感染,营养支持等,瘘口未愈合。1个月前转至我院。入院诊断:肠瘘、肠结核、强直性脊柱炎、胆囊结石、慢性胆囊炎。入院后行营养支持,应用双腔负压吸引管持续冲洗引流,后行肠切除术+肠粘连松解术+“WHITE”法肠排列术+输尿管松解术,手术后引流“黎氏管”三根,痊愈出院。
来院后进入一楼大厅,有导医接引,报上预约号(通过网络或者电话预约,医生会安排预约号)核对姓名后,导医尽快安排你就诊,无需排队!